混迹职场这么多年才知道自己是自我驱动型

2020-12-07 14:15

“自我驱动”,为自我管理概念的衍生词汇,近不仅在个体管理领域,也在企业管理领域频频出现。很多求职者在自我介绍时这么说到,“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在工作任务中倾向于自我驱动……”。很多公司也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这么写到,“打造自适应的组织文化,使之能够自我驱动并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那么,自我驱动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有哪些?以及自我驱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对于商业企业还是不同性质的组织,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得从人说起。


也就是说,以人的内在特质作为切入点,去深入探索心理特征和依从该特征的行为与自我驱动之间产生的联系。


很多人经常提及自我驱动,仅仅是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对其内在含义领会不深。这种情况下,往往将自我驱动等同于积极主动。但这两个词却有着天壤之别。


积极主动——外显态度,有意识地控制行为进行自我表现,其真实想法往往与表现不一致。


自我驱动——内隐态度,行为依从态度表现出高度一致,而这种一致性往往是自发的。


举例来说,前美国国会议员Mark Sounder和职员Tracey Jackson共同录制赞同禁欲的视频后,有新闻爆出两人都有婚外情。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录制视频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哪怕在道德层面不允许,他们也会因情境的压力(表现工作能力、获取上级认可、收获曝光度等等)积极主动的完成他们的工作。然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工作所呈现的内容明显是相违背的。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如果换一个情境,这两个人每天接触着大量因性暴力而落魄的受害者视频,同时自身也有着相似的不堪经历。他们的内心充斥着对性暴力施加者的愤怒,以及对禁欲视频录制的渴望。那么他们看待工作的态度与行为将高度一致。我们说他们的态度影响了行为,行为也反过来塑造了态度,典型的知行合一。


由此,大家可以发现,自我驱动可进一步细分为态度和行为。探究自我驱动也即是探究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